地点
人物库 元朝
熊鉌宋末元初 1253 — 13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3—1312 【介绍】: 建宁建阳人字去非
初名铄字位辛
号勿轩一号退斋
度宗咸淳十年进士
汀州司户参军
入元不仕。
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
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等。
字位辛初名禾字去非勿轩其号也,又号退斋
世居建阳鳌峰
志求濂洛之学,访朱子之门人辅氏而从游焉。
宋度宗咸淳十年,登进士第,授宁武州司户参军
宋亡,遂隐不仕。
云谷书院,四方来学者,翕然归之。
元仁宗皇庆元年卒,年六十。
所著有《四书标题》、《易经讲义》、《诗选正宗》、《小学句解》等书传于世。
裔孙澍家藏遗稿,仅存十一。
族孙孟秉类次成帙,釐为八卷。
明成化初,六世孙斌刻之。
先生之论诗曰:「灵均之骚,靖节子美之诗,痛愤忧切,皆自其肺肝流出,故可传也。
不然,虽呕心冥思,极其雕锼,泯泯何益。
先生言此,盖已得诗之本原矣。
周天凤元 1264 — 13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4—1329 【介绍】: 龙兴路武宁人字仪之
历官分宜县抚州路平准行用库提领光泽建阳县,终泉州路推官
陈君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延平人字子材
少负气,勇猛过人。
红巾军,为南平县,募兵导官军复建阳浦城等县,累官权同知副都元帅
引兵至连江,与红巾军激战,中枪死。
朱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宁路建阳人
朱熹曾孙。
元初授考亭书院山长。
僧清珙元 1272 — 13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52 【介绍】: 僧。
常熟人字石屋
俗姓温
当湖福源
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
”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
有《石屋诗集》。
清珙字石屋常熟温氏子。
首参高峰,后嗣法于及庵信禅师,住当湖福源
尝作偈曰:「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
」退居霅溪之西曰天湖,吟讽其间以自适。
至正间,朝廷闻其名,降香币旌异,赐金襕衣。
壬辰秋示寂。
所著有《石屋诗》,其自叙曰: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纸墨少便,不复记录。
云衲禅人请书之,盖欲知我山中趣向耳。
于是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掩而归之,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究其意,则有激焉。
其诗有云:「天湖水湛琉璃碧,霞雾山围锦障红。
触目本来成现事,何须叉手问禅翁
」及庵尝语众曰:此子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
清珙字石屋常熟温氏子,出家海盐崇福寺
遍游天目淮阳,遇二高僧,参悟禅旨。
元统间,住当湖镇福源禅寺,归隐太湖
至正间,诏降香币,赐金襕衣。
后示寂于湖州雾山,建塔焉。
又因高丽国王表达诏,谥佛慈慧照禅师
明隆庆间,一士人发塔视之,骨皆金色。
士人若有击之者,立死。
其法语山居诗,来复序之,谓有寒山子遗风。
及庵尝语众曰:“此子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
清珙
字石屋
苏州常熟人
俗姓温
母刘氏。
生之夕有异光。
及长依崇福永惟出家。
二十祝发。
越三年受具。
走天目见高峰和尚
峰问。
汝为何来师曰。
欲求大法。
峰曰。
大法岂易求邪。
须然指香可也。
师曰。
某今日亲见和尚
峰嘿器之。
授以万法归一之语。
三年罔所得。
辞他行。
峰曰。
温有瞎驴。
淮有及庵。
宜往见之。
乃见及庵。
庵问何来。
曰。
天目。
曰。
有何指示。
师曰。
万法归一。
庵曰。
汝作么生会。
师无语。
庵曰。
此是死句。
什么害热病底教。
汝与么。
师拜求指示。
庵曰。
有佛处不得住。
无佛处急走过。
意旨如何。
师答不契。
庵曰。
这个亦是死句。
师不觉汗下。
后入室。
庵。
再理前语诘之。
师答。
上马见路。
庵呵曰。
在此六年。
犹作这个见解。
师发愤去。
途中忽举首见风亭
豁然有省。
回语庵曰。
有佛处不得住也。
是死句。
无佛处急走过也。
是死句。
某今日会得活句了也。
庵曰。
汝作么生会。
师曰。
清明时节雨初晴。
黄莺枝上分明语。
庵颔之。
久乃辞去。
庵送之门。
嘱曰。
已后与汝同龛。
俄而庵迁湖之道场。
师再参。
命典藏钥。
庵常与众言曰。
此子。
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
一众刮目。
后入霞雾山卓庵。
名曰天湖
躬自薪蔬。
吟咏自得。
有终焉之志。
既而当湖福源虚席致恳。
师坚卧不起。
或让之曰。
沙门者。
当以弘法为重任。
閒居独善。
何足言哉。
遂幡然而行。
龙象归之。
云涌涛奔。
唯恐或后。
未几。
复还天湖
至正间
朝廷闻师名。
降香币以旌。
耆德皇后
锡金磨衲衣。
人以为荣。
师澹如也。
至正壬辰秋七月二十有一日
示微疾。
中夜与众诀。
其徒请问后事。
索笔书曰。
青山不着臭尸骸。
死了何须掘土埋。
顾我也无三昧火。
光前绝后一堆柴。
掷笔而逝。
阇维舍利五色。
璨然无数。
其徒收灵骨。
合及庵舍利。
塔于天湖之原。
示不忘同龛之语。
世寿八十有一。
僧腊五十有四。
弟子愚太古者。
高丽国人
师说偈印可。
有金鳞上直钩之句。
后归。
王尊之。
以为国师
数道师德
王甚渴仰。
及师化。
表达朝廷。
谥佛慈慧照禅师
文江浙。
净慈平山林公
天湖
取师舍利之半。
馆伴归国。
建塔供养。
师有上堂法语。
山居偈颂。
缉本盛行于世。
石屋禅师者。
讳清珙
虞山人也。
宋咸淳壬申
生于温姓。
生之夜。
光贯北垣。
其室异香。
经旬不散。
幼断酒胾。
素质清癯。
而精神宥密
六经杂史一览即不顾。
于佛经如获故物。
乃尽弃其所有。
为大僧。
翩然逸举。
择人而见。
首参高峰妙禅师
妙公曰。
新戒来须何事。
曰。
生死事大。
乞施大法。
公曰。
我本无法。
说甚小大。
乃服勤三年。
不契。
妙公曰。
温有瞎驴。
淮有及庵。
宜往见之。
直走见及庵。
路闻及庵多慢侮。
罢废参仪。
不以禅流为事。
大有名者。
辄遭删削。
疑之。
然心信妙公之指。
如不相当。
则走温未迟也。
乃至建阳西峰
通谒及庵。
及庵袒襟危坐。
展拜。
遂问曰。
区区逐日。
何所用心。
对曰。
以万法归一为本参。
及庵诃曰。
甚么害热病底。
教你参者死句。
悚然罔措。
及庵曰。
有佛处不得住。
无佛处急走过。
作么生会。
拟对之。
及庵蓦起厉声曰。
者个亦是死句。
便入寝室。
罔措。
乃坚依座下。
久之及庵复理前话诘
对曰。
上马见路。
及庵又诃曰。
在此多年。
犹作恁么见解。
愤以为及庵卖己。
因背弃去。
及庵笑曰。
即回也。
于途中。
忽见风亭
乃急趋回。
举似及庵曰。
有佛处不得住。
亦是死句。
无佛处急走过。
亦是死句。
清珙今日会得活句了也。
及庵曰。
作么生会。
曰。
清明时节雨初晴。
黄鹂枝上分明语。
及庵肯之。
于是出入吴越
激扬禅社。
广结般若缘。
偶登霞雾山喜之。
遂搆草庵
号曰天湖
趋风者日众。
频作山居偈颂示之。
爱之者以为章句精丽。
如岩泉夜响。
玉磬晨鸣云。
嘉禾当湖新创福源禅刹
尽礼致
不起。
平山林禅师
作契聪排闼图柬
慨曰。
兄不容吾高卧也。
于是自携竹笠。
飘然而来。
福源乃勇于临众。
不期纲宗大振。
围绕座下。
多诸有道。
六七年间。
衲子为法忘躯。
而丛林丰盛。
如西天那烂陀寺。
贵人入寺饭僧。
布衲萧萧。
疑为矫饰。
窃视方丈。
棕拂道具外。
空徒四壁而已。
贵人大异。
乃私问寺主曰。
和尚人天知识。
何枯淡若此耶。
殆非吾辈之所堪矣。
寺主曰。
然吾师原俭于自奉。
施者虽多。
有即散之。
常诫吾党。
莫贪甘煖。
免偿宿债。
贵人感悟。
归散家财而隐。
有诏徵
坚以疾辞。
乃降金襕法衣赐之。
人以为荣。
叹曰。
吾少壮时。
犹不如人。
况今形之不逮矣。
忍将名字。
劳倦人间世乎。
乃上堂曰。
卸却顶上铁枷。
飏下手中木杓。
合眼跳过黄河。
腾身冲开碧落。
狮子踢倒玉栏干。
象王摆坏黄金索。
白云兮处处相逢。
青山兮步步踏著。
喝一喝云。
举头天外看。
谁是个般人
便弃福源
天湖
嘉禾公牍互至。
作偈答之。
有老拙背时酬应懒不能从命出烟霞之句。
年八十有一。
行不倚杖。
坐不施褥。
灯下书字如
尝与客夜话。
将达旦。
客谢息。
笑曰。
后生辈精神乃尔。
安足谋道耶。
俄告寂。
门人请命后事。
引声曰。
青山不著臭尸骸。
死了何须堀土埋。
顾我也无三昧火。
光前绝后一堆柴。
已而吉祥化去。
火后舍利。
五色莫计。
塔于天湖
时至正壬辰孟秋也。
谥曰佛慈慧照禅师
高丽王德化
且感异梦。
请旨移文江浙。
分舍利。
归国祀之。
赞曰。
瘦棱棱却。
如碧海波心。
涌起一座玉岩。
硬剥剥好。
似白云堆里。
突出千寻石屋
珙公自状其微也。
至于道倾彤室。
德感异邦。
置弗论矣。
但历来三百馀年。
人诵其诗偈。
读其语录。
恨不尊公。
至夜摩睹史之天上。
盖公不以虚言而欺世也。
明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清珙字石屋,受具后,与净慈平山林同得法于道场及庵。
遂隐居吴兴雾山,以清苦自守,不干檀越,偶至绝食,饮水而已。
为人慈祥恤物,作为祇陀,多警法语。
元至正初,道问流闻,洽于朝野,敕降香币以旌异之。
皇后亦赐金襕法衣,殊不为意。
至正壬辰秋,与众诀,书偈而逝,偈曰:“青山不着臭尸骸,死后何须掘土埋。
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
”阇维,舍利五色,高丽王仰其道行,表达于朝,诏谥“佛慈慧照”。
更命有司移文江浙,命净慈林舍利予馆伴归国。
所著有《石屋语录》,诗不多见,《瘦集》载其山居诗云:“僧因产业致差科,官吏句追耻辱多。
我有山田三亩半,尽行发付与檀那。
”其高致可概见矣。
陈天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宁州人字载之号晋斋
为本州学正,转盐运提举大使
宁宗至顺初,擢建阳尹,以六事闻于朝,加奉议大夫,知福州致仕。
终年八十。
有《鸣琴集》。
陈知州天锡(一作赐)天锡字载之号晋斋福宁州人
任本州学正,转盐运提举大使
至顺初,擢建阳尹。
秩满,以六事闻于朝,加奉议大夫,知福清州
年未六十致仕归,与王荐等十人共为耆英会。
寿八十终。
所著有《鸣琴集》。
子阳至、阳盈、阳复、阳纯、阳极,并有才名,时号五陈。
尤工于诗,清新洒落,有《棣萼诗》五卷,福宁王参政都中为之序。
苏寿元宋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福州福安人字仁仲号北溪
九岁能属文。
弱冠游太学,以文名。
宋亡,隐居建阳
太学生京师者皆授郡博士
或劝之出,不听,以《春秋》、《四书》教学者。
有《春秋经世》、《春秋大旨》。
全宋诗
苏寿元字仁仲小字伯鸾号北溪福安(今属福建)人。
弱冠入太学,宋亡,隐于建阳之唐石,著书授徒以终。
事见《元风雅》卷二七。
今录诗三首。
陈楠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宁路政和人字良材
顺帝后至元元年中乡试,授兴化路涵江书院山长,转建阳云庄书院山长。
至正间弃官归。
卒年七十余。
彭庭坚元 1312 — 13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2—1354 【介绍】: 温州瑞安人字允诚
顺帝至正四年进士,授承事郎同知沂州事,毁牛皇神祠,免除横征急敛。
累升同知福建道宣慰使副都元帅,镇邵武
镇抚万户岳焕素悍,纵卒为暴,庭坚欲绳以法,遂为所害。
维基
彭庭坚(1312年—1354年)字允诚元朝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市)人。
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进士,授承事郎同知沂州事,在任捣毁牛皇神祠,免除横征急敛。
以平反狱囚得罪上司,弃官归家。
至正十年(1350年),为崇安县
至正十一年(1351年),升建宁路总管府同知
收复建阳平定浦城
至正十二年(1352年),击败由江西入闽之红巾军,平定建宁邵武等地,以功擢福建道宣慰使副都元帅,镇守邵武
至正十四年(1354年)镇抚万户岳焕放纵士卒暴虐百姓,彭庭坚想把他绳之以法,岳焕于是兵变,将他杀害。
朝廷追赠赠中奉大夫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帅封忠悯侯
朱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宁路建阳人字仲端
朱熹六世孙。
顺帝至正中国子学应求言谏议诏,撰治政万言书以献。
蓝智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
蓝仁弟。
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
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
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
有《蓝涧集》。
字明之,仁弟。
洪武中用荐授广西按察佥事
有《蓝涧集》六卷。
(《四库总目》:蓝智诗清新婉约,足以肩随其兄。
五言结体高雅,翛然尘外,虽雄快不足,而隽逸有馀。
七言顿挫浏亮,亦无失唐人矩矱。
《笔精》:武夷蓝明之永乐中辟为广西佥宪,与兄布衣静之齐名。
诗词俊逸,雅有唐风。
尝见其书《铜雀台瓦》诗于建阳友人处,可泣鬼神。
诗云:「曹瞒骋志吞刘社,铜雀台高瞰中夏
徒知扼腕有卧龙,岂料垂涎已司马。
万里河山尚出师,九原魂魄归何时?
清秋风雨满陵树,落日笙歌空穗帷。
翠蛾红袖恩情绝,废冢荒台狐兔穴。
空馀片瓦落人间,千载奸雄磨未灭。
」 《明三十家诗选》:明之五律老成镕炼,卓然长城,殆骎骎欲度哲兄前矣。
田按:《蓝涧集》,《四库》录本仅三百馀首,馀所得蓝氏刻本多百馀首,前有张昶序,与陆氏仪顾堂本同。
序云:「崇安蓝明之长于诗,古彷佛魏、晋,律似盛唐,长句豪健,五言温雅。
作序在至正壬寅
元时已名重如此。
明之集中有《赠张尚书四十韵》,即赠也。
蓝涧佳什琳琅满目,《诗综》所录寥寥,特备录之,以补其缺。
杭堇浦谓二蓝集闽人无知者。
殊不然。
曹石仓《明兴诗选》录二蓝诗至二卷,盖曾见全集者
明之广西佥宪洪武十年
徐氏《笔精》谓永乐中辟为佥宪,误矣。